|
乡村振兴应该是当下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民生、文化中最重要的名词,也是国家对于整体战略的重要布局,众多的仁人志士都在为此探索、并不断实践,作为商策网,对于乡村振兴以一家之言、萤火之光说一点微言。
我们国家改革四十余年,历经十三个五年计划,在恰当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,在完成脱贫的历史使命之后,提出乡村振兴更多的是国家使命和民生的需要,所以,乡村振兴绝不是一阵风、不是某一个行为、更不是急就章的事情。
首先,农业是国之本,不可妄作,乡村振兴切不可成为一个新兴起的投机市场,富强美是一定需要的,但也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第二,城乡差距最大的并不是收入、也不是产业、而是基础,其中最重要的基础,就是教育,农村教育又是完全不同于城市的,从基础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人文教育,农村需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第三,产业问题,乡村振兴的振兴核心是农业,不一定是工业,更不一定非要是旅游、商业,甚至民宿、康养这些概念,不一定适合大部分乡村,围绕农业核心,融入二产、配套三产,而不是本末倒置。
第四,国家生产总值的核心还是在城市、在工业地区,大商业、大文旅、大工业以及科技研发并非非要往乡村振兴上套。
第五,人口的流动趋势,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来看并没有改变,依旧是水往低处流、人往“高”处走,强调人口回流未必是历史的正确方向,我们用几十年推进城镇化,难道为了响应和政绩要倒退回去么?
第六,县域经济应该属于乡村振兴的一部分,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但,不是核心,虽然各种的急于表现,都在围着县政府要项目,政府仍需要冷静,乡村振兴是长远国策,不是大干快上。
第七,关于城乡二元的问题,我们思考,将来的城乡应该是一种互补的二元关系,而不是另一种对立或者趋同,不论是产业、资源、人口、资本,城乡之间在短期内都是一个互相补充和协调的关系。
第八,不存在谁补贴谁的问题,这个世界最根本的是“自渡”,乡村振兴是一个道路,不是所有人都走的通,城市人没有义务以任何形式补贴农村,农村应该寻找和挖掘自己的核心动力,如果乡村振兴做成了一群农村围着一个核心城市吃饭,这个城市的居民怕也无所适从了。
第九,回到开始,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,核心是国家使命,是国民民生,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经济的思维去解决,更何况我们当下的经济思维基本上是建立在“竞争”的逻辑上,应该用更大格局、和谐共生的思想来看待,从文化教育、基础设施、农业升级上下长久的功夫,这些,不都是商业利益能够解决的。
四十余年,才成就了我们的工业和商业的繁荣,乡村振兴要有长远的持之以恒的心态,仅以此提醒大家,莫把乡村振兴当作一个新的财富金矿。
![]() |
上一篇: 圆梦小康丨总书记惦记的牧民们乐享草原新生活 |
下一篇: 云南彩云镇: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|